欢迎光临昆明城市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产业链崛起支撑新能源汽车繁荣

从上游的矿产资源开发提炼,到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再到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产业链上下游合力形成的强大优势,让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了“中国速度”。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动作频频

近期,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深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可谓动作频频。

7月11日,长安汽车与腾讯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智能座舱、导航及地图、自动驾驶、海外生态、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诸多领域加强合作,助力长安汽车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其中,在智能座舱方面,双方将继续以合资公司“梧桐车联”为桥梁,共同推动基于地图的城市级数字孪生体验、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座舱产品、基于场景引擎的AI数字人等腾讯的新产品、新服务在长安汽车的落地,并探索座舱服务与移动端生态联动的商业化路径。

今年以来,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下沉市场也随之成为企业战略布局中的重点。

6月29日,长久数科与吉麦新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长久数科和吉麦新能源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合作:一是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二是加强在新能源汽车服务领域的合作;三是优化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结构。

据悉,长久数科是中国汽车流通领域最大的数字风险管理服务提供商,而吉麦新能源则是国内为数不多拥有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另外,伴随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加速,不少产业链企业也开启了海外布局。

7月5日,蜂巢能源宣布,其在泰国春武里府的模组Pack(电池包)工厂正式开工建设。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表示,蜂巢能源将以泰国为东南亚市场策略布局的全新起点,依托国内先进动力电池技术,打造当地电池供应链体系。

汽车产业链向技术深水区迈进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汽车产业链开始整体向高端迈进,并不断突破技术前沿。

在江苏太仓,一家名为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电)的企业虽然隐身于大众的视野之外,但它却在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联电成立于1995年,起初主要从事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研发,即通过电子控制让油的燃烧变得更加环保。汽车业电动化智能化大潮的到来,让联电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机遇,成立了电力驱动和车身电子业务部,业务随之完善为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箱控制、先进网联和电力驱动四个板块。

联电市场与产品管理部门总监程捷说,小到核心零部件的功率转换模块,大到完整的三合一电桥系统,联电都有完整且细致的交付方案。

与电力驱动系统领域一样,汽车热管理行业也呈现一片“火爆”场景。

据了解,在燃油车上,热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汽车空调,并协调发动机、变速箱、电机等各零部件保持在合适的工作温区。相较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已经改变,热管理系统也需要随之调整,且新能源汽车对节能降耗的要求更严格,热管理系统也更为复杂。

业内人士称,在新能源车企带动下,汽车热管理行业正在经历颠覆式的技术革新。目前,下一代热管理冷媒技术正在尝试落地,同时电动车的超充技术、动力电池的材料变革都为汽车热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提升了产业链更多细分领域的投资价值,比如线控底盘。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缘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导致底盘向线控化程度更高的智能底盘演进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以京西智行、利氪、比博斯特等为代表的国内线控底盘供应商,不仅积极布局EHB(电液制动系统)技术,打破了外资巨头的垄断,还在更先进的EMB(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技术上有了突破。

据了解,与EHB相比,EMB最大的不同是用电子机械系统替代了传统制动系统中的液压装置,可以实现更快速的制动响应,更贴合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

  全链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

新能源转型浪潮下,汽车供应链正在发生变革。

一辆普通燃油车的零部件数量大约在3万个,其中发动机类的零部件数量占比就达到了22%。但在电动车上,发动机类以及部分驱动传动系统的零部件都不再被需要。

当然,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汽车的改变除了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外,还涉及集成控制、智能化等多个方面。

德邦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海进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了国产汽车电子公司的崛起,其中在激光雷达领域,“有很多国内厂商拥有领先优势,产品创新和降本速度超过预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也培育了一大批产业链企业。据统计,在A股市场,与锂电池产业相关的上市公司已达330余家;直接与新能源车相关的公司接近400家;一个充电桩领域,就有100多家上市公司涉足;与特斯拉有直接或者间接业务关系的公司则超过200家。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动力电池零部件,都可以找到专业的上市公司来生产,这不仅有效保障了供应,由于经营数据的公开,还促进了竞争,推动了创新。”韩国某龙头电池企业相关负责人说,其他国家很难支持如此庞大的产业链体系,也难以与中国同行竞争。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对应的是产业链的崛起。目前,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已在世界汽车零部件体系占据新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这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的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业界也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交汇点,产业和技术之争逐渐激烈,因此,加强对关键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刻不容缓。

“基础软件、操作系统等都需要进一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依然任重道远。”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俊表示,能否提供符合消费者预期的产品,能否在技术路线的稳定上给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都是产业链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徐军则认为,“过去竞争靠的是专项技术,今天更多要靠‘链’。”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协同创新,依托技术创新巩固和扩大产业链优势。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昆明城市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昆明城市网 km.hzzixu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